心源性休克是常见的危重急症,预后较差,死亡率约50%,年龄>75岁者更是高达60%~70%。因此,如何降低死亡率成为治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作者:何国祥 发布于:2013-05-13
近年来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快速提高,成功率接近95%,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介入器械的不断更新,术者经验日趋丰富,尤其是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成熟和推...
作者:唐疾飞 发布于:2013-05-09
冠状动脉病变往往是局灶性,并不会累及整个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弯曲血管的内侧缘以及分叉嵴的对侧血管壁,这些部位的内皮剪切力(endothelial shear stress,ES...
作者:张俊杰|陈绍良 发布于:2013-05-09
患者,男性,54岁。以“间断胸闷、胸痛3年,再发4小时”为主诉于当地医院就诊。该患者3年前无诱因出现胸痛,持续约2小时后缓解,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未行溶栓及介入治...
作者:刘兴利|庞文跃 发布于:2013-05-09
男性,74岁,因"反复心绞痛2年,加重1月"入院。2月前因"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曾行左前降支(LAD)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左回旋支(LCX)置入支架一枚;...
作者:柯永胜 发布于:2013-05-09
瞬时无波形比值(iFR)是一种检测冠状动脉狭窄血液动力学严重程度的方法,无需血管扩张剂,仅检测压力,与血流储备分数(FFR)相当。
作者:国际循环网 发布于:2013-05-08
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为舒张期无波形期(WFP)平均远端冠状动脉压力(Pd)与平均主动脉压(Pa)的比值,且依赖于下述假设,即舒张期WFP期间的平均静息心肌阻力最小。
蒽环类药物迟发性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证据提示细胞凋亡可产生心肌纤维化。
数项研究报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起搏器导线和三尖瓣所作的次优评估,这是由于其在心内的前壁位置远离TEE传感器。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可能促进冠状动脉血管斑块进展,尽管其关联尚不清楚。
专家视角丨高血压管理新篇:余静教授202..
心房颤动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磁共振..
ESC专访|郭豫涛教授解析mAFA扩展试验结..
波兰国家注册数据: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