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从第一届到今年的十二届,我几乎每年都参加,今年的CIT安排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本届CIT在内容上,照顾到了方方面面,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的相关性均有涉及,即使不...
作者:曾定尹 发布于:2014-03-22
作为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构性心脏病学在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CIT 2014的“结构性心脏病”专题,其课程内容同样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
作者:张玉顺 发布于:2014-03-22
历经20多年的发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天上午在206会议室,CIT的传统项目——TRI俱乐部继昨天拉开帷幕后重磅登场。
作者:周玉杰 发布于:2014-03-22
今天(3月21日)2:00PM~6:00 PM,药物洗脱支架(DES)专题研讨会在302 B会议室隆重举行。会议期间,来自美国、南美、欧洲、印度及中国的权威专家首先分别从自身立足点探讨...
作者:沈卫峰 发布于:2014-03-21
自20多年前NicoPijls与Bernard DeBruyne发明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方法、Paul Yock发明灰阶血管内超声(IVUS)之后,第二代血管内影像技术不...
作者:郭宁 发布于:2014-03-18
在PubMed数据库以主题词“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及“中国(China)”为关键词,共计可检索到2013年度189篇相关文献,其中出自中国大陆地区或大陆地区研究者...
作者:霍勇|颜红兵 发布于:2014-03-18
未来导管室的发展方向是介入心血管领域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导管室在心血管介入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建设的好坏往往代表着一个医院甚至整个介入行业的水...
作者:王海昌 发布于:2014-03-18
本届CIT特设未来导管室发展创新专题讨论,围绕如何走出导管室的独特发展创新之路进行深入探讨。我个人认为,未来导管室要想不断发展与创新,应该重点关注和解决以下几个问...
作者:陈韵岱 发布于:2014-03-18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不知不觉中中国介入心脏病学(CIT)大会已完美经历了一个轮回。在十二生肖的轮回中,回眸过去,体味到的是CIT变与不变的奥妙使命和发展历程。在十二年...
作者:高润霖 发布于:2014-03-18
2014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CIT)大会喜迎第12个生日。伴随着CIT十二年的发展与壮大,中国介入心脏病学事业不断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在CIT 2014即将开幕之际,大会秘书长...
作者:徐波 发布于:2014-03-13
专家视角丨高血压管理新篇:余静教授202..
心房颤动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磁共振..
ESC专访|郭豫涛教授解析mAFA扩展试验结..
波兰国家注册数据: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