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国际糖尿病联盟亚太区后任主席Yutaka Seino认为,欧美人长期以狩猎为生,体形偏胖,胰岛分泌功能较好,即使体重增加,达到肥胖的程度,也可能是仅仅糖耐量异常(IGT);而对于长期以农耕为生的亚洲人,胰岛分泌功能较差,在体重正常时就可能发展为IGT,偏胖一点就比欧洲人更可能成为糖尿病,而且,亚洲人的胰腺中可能缺乏足够的胰岛β细胞,或者这些细胞存在缺陷,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因此,对于亚洲人而言,关注糖代谢尤为重要。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郭晓蕙教授:有可能,因为越来越多,10年前也许没人同意,但现在有很多证据,从亚洲的,中国的,日本的很多研究都已证实对亚洲人种相对不是很肥胖,而且在早期,特别是生产力低下的时间不像欧洲经历工业革命,能量早就很充分了,对中国这种还是属于蛋白质的提供相对缺乏,这个人种可能就是它的整体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更容易受损,也可能有遗传的,因为最近发现很多有意义的糖尿病的遗传的易感基因,好像很多都是与β细胞的功能相关的,所以也就更可能说明实际上β细胞功能异常在糖尿病发病中是很重要的。所以,中国的很多II型糖尿病病人没有特别肥胖的时候,有些病人就出现了β细胞功能衰竭,特别是早期的快速时相胰岛素分泌在糖耐量异常的比较早的阶段就出现了,(国际循环:也就是说亚洲人群,中国人群,相对于欧洲人群来说更容易从IGT发展成糖尿病,这与他的这种体质和基因遗传有关。)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